
膠東在線5月11日訊(通訊員 王朋祥 劉作華) 海陽二十里店鎮邵伯村近年來多措并舉,黨支部帶領群眾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不斷改善人居環境,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發展村經濟,積極壯大集體經濟,村民的腰包也跟著鼓起來了。
近日,邵伯村迎來了日照市莒縣小店鎮的35名客人,他們在村里的特色產品展廳聽取村書記的經驗分享,還參觀了本土特產售賣展區,學習邵伯村的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經驗。邵伯村九頂蓮花山土層薄,碎石多,前些年一直種植板栗樹,因為樹木老化,收益不高。為帶領村民致富,村黨支部成立了專業合作社,經過前期去丹東、博山等地考察,決定伐除板栗樹,改種經濟價值更高的軟棗獼猴桃。
村子的“二次創業”之路并不平坦,老百姓對伐除幾年辛苦種的板栗樹很抵觸,為了提高村民積極性,村集體拿出土地與企業合作,實行“分股制”,村集體拿收益的49%,并拿出15%用于村建設,剩下的只要有村戶口均可以得到分紅。
邵伯村村會計宋希本介紹:“下一步我們準備建一個氣調庫,在我們山北再拿出五百畝地栽種軟棗獼猴桃,而且栽了二百多畝五刺花椒和新梨七號,為了能讓產品早一天上市,我們今年還建了一個七畝多的高溫大棚,大棚建起來以后,我們的軟棗獼猴桃能提前一個多月上市,能產出好幾倍的價錢。”
兩年時間,邵伯村的“二次創業”開花結果,村民有錢了,但村黨支部并不滿足。基于海陽市十大文明古村優勢,邵伯村請來專家,給村莊規劃了一軸五區十二景,計劃建設發展旅游民宿。由于原來村基礎設施建設較差,給村民帶來很多不便,村黨支部把改善交通做為發展的“先行官”。邵伯村村民祁永慶說:“帶領黨員先修我們南邊的路南口子,我們要走就要仰著臉往上走,帶領黨員修道修橋。”在黨支部的帶動下,邵伯村的村容村貌日新月異,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鄉村振興的“邵伯樣板”也成為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