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9月30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 崔方榮) 工作地點不過相距一層樓,他們卻很少在上班時間碰面。一個穿梭于病房和手術室之間處理患者,一個在影像科埋頭看片寫報告,每天雷打不動的交流,就是相詢問加班時間和能否接送孩子。

結婚11年來,煙臺毓璜頂醫院燒傷整形美容外科醫生姜蕾根本不記起節日和家人吃過幾次團圓飯。今年8月16日,丈夫趙文雷作為煙臺毓璜頂醫院2020年第二批援藏醫療隊及聶拉木縣醫院二級醫院評審攻堅小組成員奔赴雪域高原。這意味著今年中秋,姜蕾又不能和丈夫吃團圓飯了。而她卻早已習慣這種狀態。因為即使兩個人都在煙臺,節假日也不一定有時間和家人團聚。
和同事在一起的時間比家人更久
每天早上7點半左右到崗,交接班后姜蕾就隨同醫療組的同事一起查房、換藥、做手術,安排當天的出入院患者,查看患者的病情變化,解決家屬提出的各種問題。有時明明安排了休班,等到處理完手頭大大小小的事情,時間就已經到了傍晚。或是剛剛值完24小時班回到家里,又為了協助搶救患者再次趕回醫院,陪伴同事繼續奮戰幾小時。

而丈夫趙文雷的閱片工作,看起來更加單調。負責影像診斷的醫生,通常不與患者直接交流。對于患者而言,影像醫生只是出現在報告單上的一個簽名。趙文雷每天早上來到電腦跟前坐定,默默閱片、寫報告,“不知不覺天就黑了”。說得最多的話,就是與身旁的同事討論病例。
“在每個醫生的家庭,一年加了多少班、幾個節假日不能團聚,是記不清、算不出的。”姜蕾坦言,因為夫妻每人每周都要上一兩個夜班,她和愛人能同時在家吃晚餐的時候并不多,親自下廚做飯更是屈指可數。因此在他們家,全家老小安安頓頓吃個飯是最重要的儀式,“沒什么是一頓大餐解決不了的”。
“計算一下與同事相處的時間,可能真的比家人多。”姜蕾說,因為大部分時間都在上班,趕上兩人都休息的周末,一家人能去海邊或公園玩玩就很滿足。

父母全搬到醫院附近圍著孩子的“日程表”轉
為了支持姜蕾和趙文雷的工作,雙方老人退休后都搬到了醫院附近,方便隨時幫忙接送孩子。在他們家,有一張孩子們的課外學習日程表,一家人的安排全都圍繞這張表格轉。
兩個孩子除了按時上學,業余時間的學習班和興趣班也排得滿滿當當。為了不給老人增加過多負擔,姜蕾和趙文雷但凡有時間都會親自接送。丈夫趙文雷援藏后,姜蕾的日程更緊了。為了接送孩子方便,每天上班她都穿運動鞋,“這樣可以跑快點”。
“父母給我們無條件的理解和支持,我們其實挺愧疚的。”姜蕾說,雙方父母都有醫護人員,對他們的工作性質和工作強度都能理解。因此在退休后全搬到醫院附近,全力支持他們。婚后一直隨公公婆婆居住的她幾乎不用起來做早餐,幸福之余也讓她滿懷愧疚,更希望能在其他方面盡量多搭把手,給老人減輕點負擔。

這種互相的理解和體諒在孩子們身上也有傳承。平時只要看到爸媽下班回家,一雙兒女都會迎上前來擁抱問候,匯報成績“邀寵”,分享自己的小收獲。
平時缺失的“二人世界”,這回在信里補回來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陪孩子,姜蕾坦言結婚十一年,和丈夫趙文雷的“二人世界”幾乎沒有。性格大大咧咧的兩個人也并不在意“浪漫時刻”,逢年過節最大的儀式感就是一起采購,給家人做幾個拿手菜。
“這次他出發前,我倆單獨吃了頓火鍋。”姜蕾告訴記者,丈夫本來還打算叫上幾個朋友,但她拒絕了。難得的獨處時光里閑聊一番,已經讓她很開心。
這次援藏,趙文雷和同事的主要任務是聶拉木縣醫院二級醫院評審攻堅,以及樟木口岸疫情防控工作。與此同時,他們要發揮專業優勢加強對當地人才的“傳幫帶”,爭取為聶拉木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高水平醫療隊。
因為高原反應的緣故,趙文雷經常頭疼到難以入睡,但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他打電話總是報喜不報憂。燒傷整形科的工作,不只是做整形美容,每當搶救嚴重的燒傷病人,姜蕾的心理壓力也很大。多年來,夫妻間形成了默契,兩人會趁孩子睡著后一起網購,邊聊天邊挑東西,壓力也會消解不少。
姜蕾說,細想兩人已經很久沒有“二人世界”的空間,今年的中秋節又不能一起過。借著這次媒體發起的“你送祝福·我送團圓”大型公益活動,她要好好寫封信,給援藏的丈夫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