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鼻喉科連續11年入選全國最佳專科聲譽排行榜,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被評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耳神經側顱底外科、頭頸外科、眩暈疾病科先后入選山東省臨床精品特色專科,山東省眩暈病診治中心的設立,諸多“國”字頭和“省”字頭的落戶,不斷書寫著山東省耳鼻喉醫院專科服務能力全省翹楚的輝煌。
這一切都離不開醫院黨委書記王海波的戰略規劃和方向引領。自帶改革基因的他,帶領著醫院不斷攻堅克難,探索創新。如今,擁有先進設施設備、完善人才梯隊、科學管理體系,以及良好學術風氣的山東省耳鼻喉醫院,正站在新起點上,以嶄新的姿態,在建設“專業的耳鼻喉專科醫院”的道路上奮勇前進。
全國樹立同業標桿
勇保多項第一記錄
從一個只有20余名醫生的臨床科室、一個百廢待興的行業醫院,發展到如今學科門類齊全、設施設備先進、技術服務領先、享譽國內的大專科小綜合醫院,山東省耳鼻喉醫院只用了短短15年的時間。成功的背后,離不開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的嘔心瀝血和全院干部職工的奮斗拼搏。
時間的指針撥回到2005年,山東省啟動衛生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王海波和他的團隊來到一所面臨生存危機的行業醫院,成立山東省立醫院集團眼耳鼻喉醫院(山東省耳鼻喉醫院前身)。
在王海波的帶領下,一個又一個的“首創”,在山東省耳鼻喉醫院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自建院伊始,創新學科建設、人才發展和醫院管理,就根植在了山東省耳鼻喉醫院的血液中。醫院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耳鼻喉三級、四級學科建設,將綜合醫院耳鼻喉一個專業細分為耳外科、側顱底外科、面神經外科、耳整形外科、聽覺植入科等15個專業科室,各專業得以獲得縱深發展的機遇和空間。醫院勇于打破傳統,創新采取手術小組工作模式,手術醫生、護士、麻醉師根據彼此間雙向選擇,形成固定組合,手術小組成員間配合默契,為攀登高難度手術奠定基礎。
除此之外,山東省耳鼻喉醫院耳神經—側顱底外科、頭頸外科,先后入選首批、第二批山東省臨床精品特色專科,在聾病防治、耳顯微外科、人工耳蝸植入、側顱底外科、嗓音疾病、頭頸外科及綜合治療等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領域疑難復雜危重疾病方面開拓創新,擁有一系列防治技術,各學科主流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越來越多的“國”字頭和“省”字頭落戶山東省耳鼻喉醫院,不斷書寫著醫院專科服務能力全省翹楚的輝煌。2011年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被評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山東省重點學科、山東省人工聽覺工程技術中心,并首批入選全國最佳專科聲譽排行榜前十名;山東省眩暈病診治中心;耳鼻喉科連續11年入選全國最佳專科聲譽排行榜……王海波帶領著醫院在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接連邁出了堅實有力的鏗鏘步伐。
摘取皇冠上的“明珠”
勇攀“高峰”減輕患者痛苦
耳神經—側顱底外科是治療半面痙攣、外傷性面癱與開展側顱底腫瘤外科手術的“行家”。而山東省耳鼻喉醫院是我國耳神經外科和側顱底外科的創始與奠基單位之。
但側顱底區域因為結構復雜曾被稱為手術的“禁區”,如果把外科學比喻為一個皇冠,那么顱底外科就是皇冠上璀璨耀眼的那顆明珠,每一次手術都像是在攀登高。
但要解除患者痛苦,必須勇于挑戰,攻堅克難,攀登這座“高峰”。
在前輩打下的基礎上,王海波和他的團隊堅持廣泛學習和大膽探索。早在1996年,王海波便最早在國內開展內窺鏡下橋小腦角微創手術,被鑒定為耳神經外科領域的創新性成果,并獲美國SACKLER醫師獎。
如今,由王海波、樊兆民教授領銜的耳神經—側顱底外科,每年完成高難度耳神經及側顱底腫瘤手術200余臺,居國際前列,腫瘤全切率和神經功能保存率在國內名列前茅。學科在國際上首次采取手術方法,治療頑固性偏頭痛取得良好效果,并在顳骨骨折性面癱的手術減壓術,神經移植、神經跨接等面神經重建技術,頸靜脈球體瘤、聽神經瘤、中耳癌等診療和搶救方面在業界享有盛譽。隨著鼻內鏡顱底技術水平提高及治療模式的日益完善,已開展中線顱底及旁中線顱底的手術,技術水平也在省內處于領先地位。
目前,側顱底手術依然面臨著手術創傷大、后遺癥多等問題,患者的生活質量成了他們深入研究的課題,根據患者自身狀況采用保守觀察、手術、放射治療等多種綜合性治療策略,最大限度地改善術后生存、生活質量,提升患者的獲得感。
推動專業學科細分
每個專科都有“獨門絕技”
有統計數據表明,70%的眩暈都是耳朵的問題,這一影響人類日常工作生活的頑固性疾病,絕大多數人一生中均經歷此癥。但由于國內醫院沒有專門的眩暈病科,許多患者不知到何處去問診,飽受疾病折磨。
其中20%左右對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的眩暈病患者,主流的治療手段是手術切除前庭迷路或者剪斷前庭神經。“以21世紀醫學發展的高度來看,這樣的手術方式太簡單粗暴了。”王海波說,位于耳內的前庭是人體對自身運動狀態和頭在空間位置的感受器。如果說前庭是一部電話機的話,前庭神經就相當于電話線,如果電話機出了問題,就要把電話機扔掉,或者干脆把電話線剪斷,這種方式顯然是不科學的。
2006年,山東省耳鼻喉醫院成立眩暈疾病科,一舉擊破眩暈病患者就診痛點,醫院采取半規管手術治療眩暈,讓傳統的破壞性治療手段成為過去時,讓眩暈患者看到了希望。
在王海波的堅持下,醫院還將眩暈醫學列為戰略發展新興學科,系統開展了眩暈疾病的規范化診斷與治療,成為國內最早開設的集眩暈疾病診斷、治療、康復于一體的專業科室,并發展成為專業眩暈病防治機構——山東省眩暈病防治中心。
舉全院之力打造的綜合性眩暈醫學專業,短短幾年時間,讓眩暈疾病科已在全國聞名,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眩暈診治中心,年診治眩暈患者上萬例,約八成患者通過藥物治療癥狀得到控制,眩暈外科團隊還完成眩暈手術500余例,治愈率達98%。
多年來,頭頸外科多年來積極推廣腫瘤綜合治療理念,為每一位患者制定個性化的精準治療方案,每年完成各式復雜頭頸部腫瘤手術近600臺,晚期喉癌、下咽癌患者術后五年生存率位于國內前列。鼻科在解決疑難、復雜、危重鼻——顱底疾病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創新性工作,擁有多項領先的防治技術……
與此同時,王海波高瞻遠矚,在做好臨床工作的同時,配套建設山東省耳鼻喉研究所、山東省耳科學重點實驗室、山東省人工聽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際標準的FISCH國際顯微耳科山東培訓中心等科研機構。圍繞聾病防治、耳神經損傷與修復、頭頸腫瘤等多個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近年來承擔國家行業支撐計劃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課題以及國際合作項目等30余項。
發起專科聯盟
帶動全省耳鼻喉疾病診斷標準化
以引領區域乃至全國耳鼻喉專業為己任,王海波帶領的山東省耳鼻喉醫院又站在了新的起點上。
2017年12月2日,由山東省耳鼻喉醫院發起的全國耳鼻喉專科聯盟在濟南成立,聯盟希望通過集約化、協同式的醫療資源整合,在全國范圍內推動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領域重大疑難危重疾病的診治及多中心的科學研究水平提升。
“每年都有大量耳鼻喉重癥患者奔波在不同的知名醫院之間,在這一平臺之上,一些疑難病例可以在醫院之間進行病例探討、遠程診療,或通過開辟的綠色通道,省去了患者的奔波之苦。”王海波介紹,通過與省外大型醫院的合作,將促進我省及跨區域范圍內的耳鼻喉專科臨床實踐與科學研究水平,促進和帶動全省基層醫院在耳鼻喉疾病診斷方面的規范化、標準化。
王海波心中始終涌動著一個理想,那就是建立一個專業的耳鼻喉專科醫院,在世界耳鼻喉領域的文獻和記錄上越來越多地寫上中國人的名字,“這個目標雖然目前還有距離,但我們不會停步”。
在王海波的帶領下,醫院學科專業平臺與醫生精湛醫術互相加持,現在耳鼻喉專業科室達到15個,成為國內專業設置最為規范、最為完備的耳鼻喉專科醫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