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送爽,鵲橋相會。8月29日上午,在傳統節日“七夕”的浪漫氛圍中,在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民政局的指導下,黃渤海新區社會事業發展局聯合工委宣傳群團部、大季家街道辦事處、文化服務中心共同舉辦“金婚歲月話家風”七夕婚俗文化節。活動在福萊山市民文化公園溫情啟幕,15對金婚夫妻和15對中青年夫妻及社區群眾近百人齊聚一堂,共赴一場關于婚姻堅守與家風傳承的溫馨之約。
活動伊始,金婚夫婦乘坐大巴游覽黃渤海新區婚俗文化長廊。沿途打卡時光塔、《深呼吸》雕塑、天馬棧橋等標志性景觀,在“山海相依、古今交融”的地域特色中,感受新區發展脈動,重溫半世紀相伴時光。


典禮現場,以“金婚伉儷 時光記憶”視頻拉開序幕。隨后互動環節里,三代夫妻輪番分享,滿是溫情與感悟。金婚夫妻以“遇事多包容、吵架不過夜”的樸實感悟,詮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承諾;中年夫妻則聚焦“責任擔當”,講述經營婚姻、守護家庭的故事,將“勤儉持家”的家風不斷傳承,展現家風延續中的核心作用;青年夫妻也分享著收獲,“聽金婚前輩的故事才懂,愛情不是轟轟烈烈的誓言,而是細水長流的堅守,未來我們也要踐行簡約婚俗,把這份責任扛起來。”
“共筑家風樹”儀式將氣氛推向高潮,金婚夫婦把寫有祝福的紅綢系于樹干,象征家風“根基”;中年夫妻將家訓木牌掛在側枝,寓意家庭“支撐”,他們以“上有老下有小”的擔當,讓“勤儉持家、孝老愛親”的家風扎根;青年夫妻把未來憧憬卡片系于枝頭,代表“新生”,他們打破陳規,以“簡約而不簡單”的婚俗踐行新風。



現場“時空對話墻”同樣吸睛,通過老物件照片、文字與老物件擺件,直觀展現不同年代婚俗變遷,50—70年代的糧票彩禮、80—10年代的自行車迎親、如今的電子請柬與旅行結婚,形式雖變,但“忠貞相守、互敬互愛”的內核始終未改。
金婚,這不僅僅是一段婚姻歲月的刻度,更是一份關于愛、責任與堅守的生動答卷,而其中孕育出的良好家風,是留給子孫后代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構建和諧社會最堅實的基石。此次活動不僅為金婚夫婦送上敬意與祝福,更是以立體多元形式展示了金婚夫婦的榜樣力量和三代夫妻的代際對話,傳遞文明婚俗與家風力量,讓婚姻家庭之美點亮社會和諧之光。
近年來,黃渤海新區以婚事新辦樹文明新風,以家風家教傳公序良俗,文明婚俗改革漸次花開、碩果連連。新區將承載著對文明婚俗、家庭幸福的樸素向往和家風傳承的精神內核兩個主題相結合,既是對中華優秀傳統婚俗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也是對新時代婚俗觀、家庭觀的生動詮釋,更是新區深化山東省婚俗改革試點、沖刺全國婚俗改革試點的生動實踐。



“下步,我們將以本次活動為契機,推出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主題活動,同時收集整理優秀婚俗案例與家風故事,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推動婚俗改革走深走實。”黃渤海新區社會事業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