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創看煙臺 | 山東工商學院:這是一場雙向奔赴
膠東在線9月13日訊(記者 王向榮)20多個創新創業實訓室、100多門實訓課程、超5000平米的大學生創業中心,在山東工商學院,創新創業是一場雙向奔赴。從2010年起步探索,到2015年成立創新創業學院,十幾年間,孵化創業團隊600余支,培養出龔鈺犇、劉金虎等眾多創業典型,累計為社會創造財富超過50多億元,直接帶動就業超過20000人。近日,該校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魏振波作客《“雙創”最前線》,暢談山東工商學院創新創業的“密碼”。
落雪湖畔,開啟貼地氣的創新創業教育探索
2010年,在山東工商學院東校區落雪湖畔第二教學樓的一個倉庫,誕生了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當時只有四個小房間,一個房間容納四個團隊,“果來果去的陳永軍,是第一批創業學生,后來他的團隊發展到20多人,一個房間已容納不下了。”魏振波介紹起道,“2013年西校區創業中心成立,也是在地下車庫。那幾年,三個單位爭著要這個場地,后來校長拍板給了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創新創業在注重商科的山東工商學院一經點燃,立馬形成如火如荼之勢。到2014年,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升級省級大學生創業示范孵化基地,2015年,成立創新創業學院,專職負責創新創業教育工作。
大學生創業中心建成10多年來,入駐的大學生創業團隊超過600家,創辦公司超過500家,所孵化的創業企業帶動就業超過20000人。“同學們,你們是從車庫出來的”,魏振波的這句話道出學校與前幾批創業勇者的特別情感。
煙臺大犇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龔鈺犇得到學校很多扶持和引導。他在高中時因見義勇為失去右腿,身殘志不殘,于2013年考入山東工商學院。入學不久,周金剛老師就引導他創業來養活自己。從淘寶客做起,龔鈺犇在電商領域一步步成長起來,2015年創辦煙臺大犇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又搭建起“大犇心選”農特產品電商平臺服務至全國,做得風生水起。創業7年來,營業額突破億元,帶動120余農戶實現高質量就業,5300余農戶實現增收致富。
“我們孵化出多支優秀典型創業團隊。比如首屆創業先鋒班學員、方片新媒體創始人劉金虎,林升果品的創始人韓利林等。”魏振波為創業學生的成績深感自豪。方片新媒體為煙臺3000家以上大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營銷服務,直接提供就業崗位150余個,劉金虎也被推舉為煙臺市新媒體協會會長,并獲評“大學生創業英雄百強”“山東省十大創業之星”等榮譽。林果創始人韓利林借助所學電商知識,服務家鄉棲霞蘋果電商銷售,連續多年銷售額過億元,幫助60000余果農增收致富,獲評“山東省優秀創業者”。兩個項目分別獲得煙臺市第四屆、第五屆創業大賽賽道冠軍。并在今年雙雙斬獲山東省互聯網+大賽分賽道第一名。
像這樣的優秀創業者還有很多,他們身邊聚集了一大批同樣有創業夢想的師弟師妹,已搭建起“傳、幫、帶”的創業生態。

孵化夢想,創新創業成為校園流行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山東工商學院積極落實國家關于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政策文件精神,系統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探索出了“123456”創新創業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魏振波從三個方面進行了介紹。
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為了培養“兩能力兩素養”突出的高水平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大力推進專創融合課程改革,搭建起了貫穿大一到大四全員化、全程化、四層次的創業教育體系,充分借助“第二課堂、創業大賽、商學實訓中心、大學生創業中心”等幾大平臺,遞進式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知識與技能提升、實踐能力鍛煉,并開辟了創業先鋒班創業實踐人才培養模式。
組織建設與制度創新。創新創業學院專職負責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同時,成立了創新創業教育領導小組、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統籌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與市人社局合作,在校內設立了就業創業工作站,協同開展創業培訓、指導與服務工作。修訂教師職稱評定辦法,將教師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成果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條件,調動了教師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積極性。
平臺建設。校企共建產業學院,如大數據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區塊鏈應用技術學院等,讓大學生更多地接觸行業實踐與產業前沿,建成20多個創新創業實訓室、100多門實訓課程,建成超過5000㎡的大學生創業中心。
“學院營造了很好的創新創業教育氛圍,同學們既可以通過我們的創業大講堂、校友報告會、創業大賽等渠道了解創業、接觸創業,同學們也可以通過實訓實踐課程學習創業,還可以在入駐大學生創業中心孵化自己的創業夢想。”他舉了一個例子,獵豹移動的傅盛及合伙人張泉靈、拓森服飾創始人唐龍等優秀校友的報告深受同學們喜愛,學校的千人大禮堂連過道都會擠得水泄不通。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脫離實際的創新創業無異于一場空談。學校邀請優秀校友擔任創業導師,指導學生實操項目運營,“我們的創業導師中有很多是投資人,他們會密切關注有潛質的大學生創業項目,進行投資。”魏振波介紹道。
不僅如此,學校還設立創業基金、提供創業指導與咨詢,工商、稅務、法務一站式服務,創業貸款、創業補貼等業務的協助辦理服務,讓學生實操創業。如今的大學生創業中心,已成為創業人才匯聚的中心、創業協作的中心、你追我趕的平臺。

雙向奔赴,人才與企業高效對接
高校是座象牙塔,莘莘學子走出校門步入社會,面臨著就業創業等問題。“高校和企業實際上是雙向奔赴的,高校要培養更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而企業希望縮短員工入職后的適應期,讓大學生入職后能盡快上手。”魏振波說道,“從創新創業的視角看,任何企業都需要創新,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鼓勵內部創業,這在客觀上就需要高校提供創新資源與創新創業人才。”
山東工商學院發起的創新創業實踐定向挑戰賽,就是面向企業合作開展市場調研、產品創新、銷售創新,這樣的合作對于幫助企業有效應對市場新變化非常有幫助。試想,能在創新層面談論產品與市場的大學生,用人企業是不是一般都會很珍惜呢?當然,能夠增加校企聯結的通道還有很多,需要學校和企業共同去開創。
創新創業教育,是縮短學子與企業距離的有效路徑,也是一條漫長的教育改革之路。魏振波說:“因為這不止是培育幾個創業公司的事,涉及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升級,需要我們內外兼修,不斷探索。”
創新創業學院已定好發展方向,將積極做好對內對外兩方面的工作。
對內,圍繞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任務,在組織創新、制度建設、培養模式、師資建設、創業平臺建設等方面繼續深化改革。重點推進在專業層面、課程層面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同時,通過開展更多的創新創業師資培訓為廣大教師賦能。健全教師科研成果轉化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的機制,在專業創新的基礎上更細致地做好創業項目孵化工作。廣邀優秀創業導師為大學生創業進行全程化專項輔導和資源嫁接,提升孵化質量。
對外,將加強校企協同、校地融合、校政企媒合作,搭建更多實踐平臺,加強與企業的鏈接,深化產教融合,完善校政企協同機制。比如,繼續做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周活動、煙臺市第六屆創業大賽校賽、煙臺市大學生創新創業定向挑戰賽、抖音創業挑戰賽等品牌賽事。匯聚更多校外創業資源,為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給予更多支持。對接好省市相關部門,落實好大學生創業政策與資金保障。
創新增動能,創業促就業。山東工商學院先行先試,創新創業學院培育出極具活力的“雙創”土壤,打造出一流的“雙創”生態,為煙臺加快發展新經濟、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發展新引擎孵化出更多人才,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