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4月17日訊(通訊員 董士杰) 煙臺市芝罘區狠抓就業創業政策落地,構建人才引育強磁場,切實增強群眾滿意度,推動全區人社事業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圍繞穩就業、促創業持續用力,堅決守好就業基本盤
狠抓就業創業政策落實。深入開展援企穩崗“護航行動”,用足用好穩崗補貼、新就業補貼、職業介紹補貼、創業貼息等優惠政策,加強政策宣傳推廣,助推就業困難人員、失業職工等群體創業就業,年發放援企穩崗、就業創業補貼1000余萬元。
優化就業創業服務。在區、街、社三級設置147名就業招聘服務專員,點對點緊跟重點企業、重大項目用工需求,為用工雙方提供“全天候”網絡招聘服務,全年提供就業崗位7.5萬個,實現新增就業再就業3.5萬人。
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采用“互聯網+培訓”模式,積極發動區內技工院校、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等機構利用開放平臺,開展線上培訓,推動勞動者“強素提能”,全年實現技能和創業培訓6000人以上。
圍繞抓園區、強品牌持續用力,打造產業發展橋頭堡
在規范運營招大引強上下功夫。進一步健全完善企業入駐管理、考核退出等工作機制,把輻射帶動能力強、成長性好的企業作為招商重點,年內再引進3家國內百強企業落戶產業園,實現年產值20億元,貢獻稅收4700萬元。
在加強品牌培育扶持上下功夫。把領軍企業培養作為重點,發揮好行業協會影響力、凝聚力,辦好全省人力資源管理人才培訓班,年內新培育“誠信示范機構”“成長創新獎”等省級品牌榮譽3家,爭取省、市品牌扶持資金100萬元。
在提升產業發展內涵上下功夫。將人才引進、帶動就業、社保擴面等指標納入園區考核,努力盤活入駐企業優勢資源,組織德衡、正信等企業舉辦人力資源專場招聘會,高質量舉辦好第六屆中國人力資本論壇,帶動引進各類人才2000人,提供就業崗位20萬個,帶動參保1.8萬人。
圍繞聚才智、強支撐持續用力,構建人才引育強磁場
一方面,加大“走出去”引才工作力度。會同組織部門,充分發揮駐京、駐深人才工作站及獵頭機構作用,精準開展人才項目對接,舉辦“高端人才尋訪”“游子歸家”“人才沙龍”等系列活動,認真落實高層次人才購房補貼、優才卡等獎勵政策,全年引進各類人才6000人,其中碩士以上500人。
另一方面,加大“金藍領”人才培養力度。深入實施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鼓勵天虹、波斯蒂等機構加快特色專業建設,年內新培育市級以上高層次人才載體10處,培養市級以上首席技師、突貢技師2名。積極為技能人才發展搭建平臺,組織開展焊工、中西點、中式烹調等4場職業技能競賽,培養高技能人才200人。
圍繞兜底線、防風險持續用力,健全織密社保安全網
深入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以省里下發的4.5萬未參保人員作為重點,實行點對點精準擴面,逐人電話核實情況、宣傳政策,將虛報瞞報企業作為稽核重點,加強部門、街道間配合聯動,全年征收各類社會保險費8億元。
嚴格執行階段性社保費減免政策。嚴格貫徹上級政策標準,準確落實免、減、緩政策,認真做好政策解釋工作,最大程度降低企業用工成本,幫助企業復工復產。
加強一線維權和仲裁調解。集中組織開展人力資源市場清理整頓、打擊非法用工、農民工工資支付、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險4類專項檢查活動,加強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指導、爭議預防和調處,繼續深化推進遠程(微信)調解,推動勞動爭議案件調解率同比提升20%。
圍繞強擔當、優服務持續用力,切實增強群眾滿意度
一方面,實施“服務提效工程”。完善“一柜通”服務模式,進一步優化經辦事項,縮減工作流程,不折不扣抓好64項“一次辦好”事項落地落實。同時,抓住全市人社部門建設“智慧人社”有利契機,積極推進就業、社保和勞動關系經辦系統“三口合一”,拓展運用支付寶、微信等社保繳費方式,探索推行職工檔案網上查詢、轉移,逐步實現大廳服務向網絡化、自助化、智能化發展。
另一方面,實施“干部提質工程”。突出抓好“聚鏈HR·匯聚紅色加速度”等黨建品牌建設,大力倡導講擔當重擔當的選人用人導向,積極開展“師徒結對”“人社青語”等主題活動,搭建“周五課堂”“YOU課堂”等平臺載體,通過業務練兵、技能比武、師徒幫帶等方式,引導人社干部立足崗位練本領、精業務、強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