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濟南9月19日訊(特派記者 吳雨昕 金鑫)9月19日,為期五天的第三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于濟南正式閉幕。本屆文博會以“博覽中華手造 共享文旅盛會”為主題,煙臺展區亦著重突出“手造”、非遺等傳統文化元素,兼具現代創新靈感,書寫出一部理趣不凡的文旅新篇。

感染力“天花板”!非遺表演“圈粉”無數
煙臺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八仙傳說”的起源地,此次特別設立了“八仙文創”板塊。其中,由蓬萊閣景區管理服務中心帶來的快板《八仙帶你游蓬萊》和舞蹈《桃花朵朵開》,將八仙特色品牌與舞臺表演、互動體驗完美融合,在文博會現場成了“頂流”,讓濟南市民宋阿姨在接受采訪時直呼:“耳目一新的表演,看得太爽了!”
山東省煙臺藝術學校的老師和同學精心編排的民間舞蹈《海陽印象》也在現場頻頻“圈粉”。學校舞蹈教師張麗麗介紹,這段表演以國家級非遺“海陽大秧歌”為靈感,運用其經典的向心、離心、浪等動作,“展現出沉穩、大氣的圓道之美”。
蓬萊閣景區何仙姑扮演者王茜說:“這次‘八仙’能代表煙臺來參加文博會,大家都非常高興。希望通過我們的表演給現場游客傳遞一種積極活潑的正能量,讓更多人了解煙臺的‘八仙’故事。”
匠心“手造”傳承文化記憶
披著以棒槌花邊技藝制成的披肩,搭配一身剪裁得體的紫色旗袍,棒槌花邊非遺傳承人鄒漢珍以典雅復古的穿搭,讓這份老手藝的美變得格外鮮活。“現場很多小朋友看見我在做棒槌花邊,都新奇得走不動道兒了。”鄒老師欣慰地說,“這讓我看到了未來非遺能夠繼續傳承、發展的希望。”

膠東彩塑非遺傳承人陳玉錄老師說,膠東彩塑作為民間吉祥文化的一種,每一個作品都充滿了細節與巧思。喜慶美好的寓意蘊藏其中,讓人一見便心生歡喜、愛不釋手。“我現在正繪制是一對‘福娃’彩塑,名字叫‘吉慶有余’。兩個福娃一男一女,一人懷魚、一人抱雞、不管是諧音還是意象都承載著吉祥和祝福。”

新穎文創領銜展會“爆款”

在哈福創意玩具的展臺,經理于春娜正在向參觀的游客做產品介紹:“通過借鑒中國傳統榫卯技術,這款玩具的立體拼接玩法可以鍛煉孩子手、眼、腦協調能力,開發兒童智力。”精巧的創意和設計也讓哈福玩具產品無論在國內,還是在海外30多個國家及地區都獲得了一致好評。“這次帶來了六個新款動物造型,其中一款早早就賣斷貨了,連樣品都被買走了。”于經理說道,“還有當地顧客了解到我們來濟南參展,于是特意到現場購買,就把一整個系列集齊。”

龍口“黃縣窗染花”的寓意吉慶歡樂、如意祥和,樣式也本就靈動可愛、顏色艷麗。在此基礎上,非遺傳承人王美玉又將這些窗染花制作成書簽、擺件等小禮品,更是格外受到游客們的歡迎。“有濟南客戶特地找到我,想要定制老圖樣的原版復刻。”王美玉告訴記者,“還有游客一下就買走了兩幅大畫幅的窗染花作品。”
一年一度的文旅盛會暫時告一段落,但煙臺匠人們對于傳統手造和非遺文化的承繼創新之旅仍在繼續。金風送爽時,期待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