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滿倉、魚滿艙,好豐光美了和美鄉村、富了千家萬戶。這是無數奮斗者凝心聚力寫就的幸福生活“前半篇文章”。如何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更紅火、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更穩?且看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如何做好“糧滿倉·好豐光”的“后半篇文章”。
一粒小麥,沿著加工流水線一路“蛻變”,竟能化身600多種產品……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深諳其道,打通了從種子到餐桌的全鏈條,成為“三產融合、綠色循環”發展模式的鮮活實踐樣本。在青島啤酒,可以看見從一粒麥到一杯酒的全鏈智慧革命。“一家興”帶動“百家強”,青島啤酒17家工廠撬動全省3100多家企業集群發展……上承“糧滿倉·好豐光”之富足供給、下接產業發展、煙火生活之多元需求,“山東好品牌”以鮮活實踐續寫“鄉村振興”大文章。
往更深處講,持續做好“糧滿倉·好豐光”的“后半篇文章”,需要更多“適配”人才。何為“適配”?“學海洋生態的要親手摸過海帶,才懂藻類凈化的秘密;搞智能裝備的要在臺風天守過設備,才明白傳感器安裝角度的重要性。”“干這行得有‘雙腳踏浪’的韌勁,海洋牧場的未來,藏在你們的實驗室筆記和田間地頭的腳印里。”日前,以“探尋領跑‘藍色’發展背后的膠東作為”為主題的膠東經濟圈海洋建設實踐團走進“耕海一號”海洋牧場,一位專家的一席話,道出“適配”人才的真諦。
從這個角度看,做好“糧滿倉·好豐光”的“后半篇文章”,也是“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 好人山東”的鮮活實踐。一條條鏈動世界的產業鏈,一個個群星璀璨的“山東好品牌”,一位位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腳踏實地的奮斗者,勾勒出活力山東、奮進山東的時代好風光。
(作者:鄔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