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MG全媒體記者 鄒春霞 通訊員 潘丹丹 劉林 攝影報道
在煙臺汽車產業發展史上,2025年,有太多高光時刻值得被銘記:
煙臺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全面建成,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濰柴弗迪、中質國檢、東星磁材等11個重點項目年底前陸續建成投用、投產。
福山西部工業新區7條道路通車,產業園內,路網縱橫拉出大框架;南航科創智谷項目突破發展,中試實驗室正把創新力轉化為生產力;零碳標桿性園區加速申報,綠色能源等設施逐步落地,建成后為企業提供綠電直供和碳核查、碳認證等服務……
一系列耀眼的成績背后,“鏈式發展”“垂直生態”“生產性服務業”三大高頻詞貫穿于福山汽車產業全年發展。
3年前,這一帶還是阡陌之地,而現在,8.6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里,高樓平地起、企業洽談忙、荒地變新城的奇跡真切地發生著。
11個鏈上項目接續建成投產
3年打造一座產業園
記者走進濰柴弗迪電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看到,機械手旋轉擺動,焊裝、總裝工廠生產線上一片繁忙。
濰柴弗迪電池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倪偉新站在弗迪2.0產線的產品出口處介紹:“產線采用比亞迪最新的2.0版技術,產線節拍由1.0版的6s,提升到了2.0版的3s。”
“經過3個月的爬產、拉產,產線馬上就要實現全面的達產狀態。達產后,每小時將生產7200片刀片電池。”倪偉新介紹,煙臺產線共規劃14款刀片電池,可廣泛應用于輕卡、重卡、客車、工程機械、船舶等全應用場景,相當于能為不同體量的商用車和工程機械打造精準匹配的“動力心臟”。
“濰柴弗迪和濰柴新能源主廠房已經全部正式投產了。倒班樓、綜合樓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正在收尾。”高新區福山園掛職工委委員、管委副主任紀仁鵬介紹,濰柴弗迪二期項目場平工作已經結束,將于2026年開工建設。
從福山區磁陽路向東望去,數棟咖藍色的樓宇依次排列。如茵的綠草中,一塊“煙臺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的標志牌,讓整個園區凸顯出時尚感和科技感。這里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新銳時尚的地標之一。建成后,計劃入駐智能網聯、核心部件研發等100余家優質企業,可實現年產值50億元。
送政策入企、上下游企業家對接聯動、高端人才對接……坐落在6號樓的煙臺產業會客廳是產業的“最強大腦”,這里累計開展了產業沙龍活動20余次;東星磁材、鑫海礦裝等廠區里,零部件配送車往來穿梭;磁陽路、中古路上,工程車輛成群結隊地穿行……
“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的11個項目年內將基本建成、投用。建設進展完全按照我們之前的規劃節點推進,產業垂直生態效應進一步凸顯。”高新區福山園掛職工委委員、管委副主任張洪瑤介紹,11個鏈上項目串點成鏈,涵蓋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核心部件加工制造、測試認證、研發創新等多業態領域。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投用后,將形成一個千億級產業,引領區內企業轉型升級。
專業服務提質增效
激發產業新活力
在坤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南航大2位博士組成的專家團正在對數字化廠房全自動生產線進行數據分析“問診”服務。
“這套智能生產線包括10多個數據系統,廠家做完數據后缺少后續維護,成了‘數據孤島’。想更新這套數字生產線,就要對每個工藝數據進行再造,我們等不起。”坤泰股份副總裁王翔宇說,有了南航大專家駐廠進行數據分析,企業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能快速響應市場變化。
“中質國檢的工作人員已經入駐濰柴弗迪廠區開展現場檢測,即時出結果,僅這一舉動,就能為企業節省接近一億元的設備投資。”在中質國檢現場,江蘇智能交通及智能駕駛研究院院長、中質國檢項目負責人葉佳勇說。中質國檢與山東重工簽訂了訂單,提供核心部件檢測服務,新能源汽車研發實現了“私人定制”。
福山區將“制造為基、服務賦能”路徑融入鏈式生態布局,一體化布局科創研發、中試驗證、認證測試等服務體系。企業提供前沿技術、中試熟化、數字化轉型等生產性服務,帶動形成了“制造+服務”融合發展的產業垂直生態。
園區集聚輻射
產業之城鏈接未來
在南航國際創新智谷建設指揮部,工作人員正在討論中試車間的設備安裝與調試。
“按照國家級創新平臺的標準,南航國際創新智谷項目的中試產線設備安裝已經啟動,并進行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招聘工作。”南航創新平臺項目負責人易程介紹。
招引產業鏈上下游項目落地,快速進行科技成果轉化。高起點規劃建設的南航國際創新智谷,將推動更多原創性和顛覆性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從科創平臺走進企業,努力打造全市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策源地”。
創新平臺的建設,讓新能源汽車產業迸發出新活力。
——深化拓展“大財政”理念下的財金聯動。福山區依托平臺公司于今年4月份組建供應鏈管理板塊,聚焦企業物資集采、JIT倉儲配送、人員住宿保障、企業出行服務等業務,構建標準化、集約化園區供應鏈服務體系。
——突出成果轉化。組建規模10億元的新質生產力基金,重點投向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數字經濟、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儲備輕量化材料、三維檢測裝備、線控底盤等高精尖項目11個。
——突出聯動發展。積極推動南航國際創新智谷引領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銜接北部萬華化學、現代汽車等科創平臺資源,構建起環磁山“北化工、南裝備”的科創生態體系。
產業活力無限,產城融合脈動十足。
沿著全長2.2公里的磁陽路一路前行,雙向4車道的嶄新瀝青路兩側綠葉扶疏。這條路將沿著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周邊配套道路向西延展,使福山區主城區向西部、北部直線拉伸。沿著三亞路向西、向北拉伸的西部工業新區,與黃渤海新區連接到了一起。
開山修路,遇水架橋。截至目前,磁盛街(橫二路)、四維路、東澤路等7條道路建設均已完成了目標任務。西部工業新區“三縱三橫”路網骨架雛形初顯,供暖配套、排水配套跟隨道路“伸展”,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繼續向北擴展。
“2022年我剛來的時候,這里還是一片荒地,偶爾有幾個附近村里的老人在路上散步聊天。夜晚的時候非常荒涼,甚至沒有路燈。后來,項目建設熱火朝天地開展起來,晚上燈火通明,各種重型工程機械來回穿梭。”紀仁鵬很感慨這塊土地上發生的變化。
“現在,園區超市多了,飯店多了,小商販多了,產業工人也多了,整個園區人氣就旺了。”紀仁鵬經常看到,穿著不同工裝的技術工人、建筑工人和各種高端人才在路上行走,各種客戶、供應商往來于此,園區煥發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當新能源汽車電池生產車間與會客廳里的“產業大腦”在產業鏈上交響,當中質國檢檢測車間的碰撞聲與南航國際創新智谷項目研發實驗室的鍵盤聲共鳴,福山這座制造業的活力之城,正以千億產業集群為支點,撬動更大的板塊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