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7月17日訊(通訊員 蘇伶偉 劉飛強) 今年6月起,煙臺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信用+陽光”誠信慈善建設工作。此舉是煙臺市民政局、煙臺市發改委通過構建誠實守信的慈善生態,讓每一份愛心都能在陽光下運行,為有意愿、有能力參與公益慈善事業的社會各界提供更加透明、可靠的環境。
信用作尺,精準畫像,慈善組織有了“身份證”
依據國家和省相關規范,結合實際,煙臺市制定了涵蓋內部治理、項目管理、財務管理、社會評價等核心因素的慈善組織信用評價指標體系。每年5月底前,民政部門通過年報審查、實地調研、第三方評估等多種方式,對慈善組織進行信用評級。等級由高到低分為:A級(誠實守信),B級(守信合格),C級(一般失信),D級(嚴重失信),并及時更新、動態管理。這份“信用畫像”,將成為衡量慈善組織誠信度的重要標尺。
分級監管,獎懲分明,讓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
根據信用評級結果,煙臺市將對慈善組織實施精準化的分級分類監管。A級、B級守信組織將享受更寬松的常態化監管環境;而C級、D級失信組織則被列為重點監管對象,面臨更嚴格的檢查頻次,并對違法違規者依法懲處。同時,嚴格落實國家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相關規定,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良性機制。
掃碼即查,陽光透明,“慈善信用二維碼”推動全民監督
本次建設的最大亮點之一,是全面推廣使用“慈善組織信用二維碼”。該二維碼如同慈善組織的“誠信名片”,集成了登記注冊信息、法定代表人、業務范圍、相關資質等基礎信息,以及信用等級、行政處罰、表彰獎勵等信用信息。鼓勵慈善組織將項目執行情況、募捐款物使用情況等核心業務信息也納入其中。公眾只需輕松掃碼,即可快速獲取該慈善組織的信用狀況,實現“指尖上的監督”,讓慈善組織的運作真正“晾”在公眾身邊、“曬”在陽光下。
培樹標桿,修復機制,激發行業向上向善內生動力
煙臺市將同步加強對慈善組織從業人員的誠信教育培訓,通過專題培訓、案例研討等形式,提升專業素養和守法意識。每年,各級民政部門將從本級守信組織中遴選示范機構,圍繞組織建設、項目運作、款物管理等核心環節,采取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向社會展示誠信標桿的經驗做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同時,建立信用修復機制,為那些出現失信行為但已整改到位的組織提供信用修復的機會,在每年11月份集中受理修復申請,經審核公示后可調整信用等級,充分釋放慈善組織的活力與潛力。
部門聯動,共建共享,打造“信用慈善”新高地
“信用+陽光”誠信慈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合力。近年來,煙臺市積極推動公益慈善事業發展,慈善組織發展呈連年增長態勢,僅2024年新增慈善組織29家,較上年增長78%,目前煙臺全市共有慈善組織74家。后期,民政、發改等部門將加強溝通協調,積極引入專家學者、第三方機構等專業力量,共同推動慈善信用體系建設向智能化、綜合化、高效化、互動化轉變,逐步實現煙臺慈善事業全域化誠信發展,讓信用成為慈善組織最閃亮的標簽,讓陽光成為煙臺慈善最溫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