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3月27日訊(通訊員 王寧) 老丁急了,苦等一個月,以每臺39萬高價全款訂購的6臺全自動口罩機,卻只到一臺缺少自動焊接口罩耳帶的“半成品”,老丁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老丁名叫丁永廣,是辛安鎮廣新針織總經理,他怎么也沒想到,企業突然就有了“疫”乎尋常的轉折……
農歷正月初七,全國防控物資告急,原料不足、生產停工、物流停滯,諸多因素讓海陽防疫物資采購困難重重。海陽這么多針織毛衫企業,難道還生產不出一個小小的口罩來?“老丁,你做針織服飾這么多年了,你說說看咱們到底能不能做出口罩來?”在廣新針織,沒有過多寒暄,海陽市領導直奔主題。
“咱們做針織的,沒有生產口罩經驗,一些技術指標怕不達標,而且現在原材料也進不來,這個還真不好說。”老丁沒敢“打保票”。當天下午,老丁和兒子丁正義四處打聽聯系口罩供貨渠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聯系的貨源,卻硬生生被當地給扣了下來。
老丁氣了!在從青島弄到無紡布后,老丁緊急調來工人“照貓畫虎”試著做起了口罩,“還挺像回事!笨粗掷镞@片手工制成的口罩,老丁心里有了數。可原料又讓他犯愁。多年貿易生意攢下的客戶資源這時派上了用場,老丁東拼西湊搞到一些原料——無紡布是青島的,鼻梁條是浙江的,耳帶是深圳的,最核心的熔噴布要想搞到也不難,那就是兩個字“加錢”,疫情前一噸醫用熔噴布大約在1.6萬~1.8萬,疫情后直接漲到30萬一噸,老丁一下訂購了9噸,10萬一噸的無紡布訂購了20噸。
2月9日,原材料陸續到位,可之前企業生產口罩的手續有些還沒辦好。當日,海陽市組織有關部門在廣新針織現場辦公,涉及到企業生產的部門都來了,營業執照變更、復工手續、解決資金……各部門為保障企業開工生產,開設綠色通道,容缺辦理,當天就全部辦好了企業開工所需要的手續。
為了保障生產安全,開工前,老丁特地找到專業消殺公司給車間進行了全方位無死角的消毒;分頭召集了工人復工。為提高效率,老丁訂購了全自動口罩機,希望提高產能,降低生產成本。為了抗擊疫情,口罩機到貨前,老丁帶領工人一直采用手工方式制作,87名工人每天奮戰在生產線12小時以上,每天生產口罩2萬支、防護服300套。
3月7日,首臺口罩機進廠了!設備一到位,老丁立刻安排技術員調試,2天后口罩機順利“上崗”,除了不能自動焊接耳帶,口罩機其他功能都算運轉正常。擔心新機器最高檔位卡機,技術人員保守將其調到7檔使用,每分鐘切片90只口罩,一小時5400只,連續工作24小時滿負荷生產一天至少可以生產10萬只口罩。
全自動口罩機的投產使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海陽口罩短缺的燃眉之急,自動化也降低了每只口罩的成本,出廠價由原來的手工制作3元一只降到1.8元一只。很多客戶聽說老丁這里能產口罩,在廠子門口都排起了隊,“剩余的機器沒到位,產能上不去,沒貨,只能打發他們走!崩隙〕兄Z,口罩的產出首先保證政府的防控需求,然后再面向市場。
3月19日,在產能不足、訂單又爆單的情況下,老丁還是留出了10萬只口罩捐給海陽市政府!罢龀治覀兤髽I發展,如今又把防疫物資的生產任務交給我們,是對我們最大的信任。作為企業,既要全力以赴保生產,也要為打贏疫情防控戰做點貢獻。”眼下,老丁又把眼光投向了醫用口罩生產領域,他正在辦理醫用口罩生產資質,規劃的6臺口罩機中包含一條N95口罩的生產線,采購的紫外線滅菌機、全自動包裝機也即將到貨,一個全新的自動化口罩生產工廠悄然誕生,老丁帶領廣新針織用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企業的轉型。著眼于全球嚴峻的疫情形勢,老丁還籌劃起口罩出口業務,讓海陽生產的口罩走出國門,傳遞“海陽制造”。老丁不老。在工廠跨越發展路上,他還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