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4月20日訊(通訊員 姜靜平) 煙臺萊州泛華社區“紅色物業”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黨建引領。社區黨總支指派黨建指導員到物業指導工作,加強和創新黨對物業服務的政治引領。把優秀黨員納入到物業中來,以“紅色引擎”帶動基層自治,組建服務群眾的“紅色隊伍”。通過共建共治共享,著力解決老舊小區治理難題,打造具有泛華特色的基層綜合治理新模式。
“紅色物業”破解小區治理難題
“小區居民散漫,對小區環境衛生、各類事務不關心,對出現的問題呈現觀望狀態。”
泛華社區轄區內的棉紡廠小區,企業下崗職工、外來務工人員居多,物業公司不敢來,缺失的物業管理、復雜的人員結構、多元的群眾訴求,讓這個老舊小區長期處于“緊張”狀態,社區黨總支眾口難調,和居民“敲得開門,進不了屋;說得上話,談不了心”。
泛華社區黨總支按照“黨建引領、多方參與、共商共治”的原則,把基層黨建與物業管理、網格化治理相結合,把黨員、網格員、居民代表、志愿者等變為黨在小區聯系服務群眾的物業服務人員,物業服務與社區治理同頻共振,形成了以社區黨總支為核心的“一核多元”治理體系,“環境共享、管理共擔、多元共治”的自治格局。
融合多方力量,變“單兵作戰”為“組團服務”。推行“四個一”工作法,以“周一說事”為載體,定期召開“樓頭會議”、“圓桌議事會”,共同討論、溝通小區居民最關心、最棘手的問題,交流管理心得,大力緩解以往物業與業主兩方溝通易產生矛盾和沖突的問題,有效促進“疑難雜癥”的解決,提升小區管理水平。
“紅管家”做實網格治理
健全完善網格化組織體系,打造“紅色陣地群”,在小區設立了“紅管家”便民服務站,成立“紅小二”服務隊,每個單元推選出一名“紅小二”,實現“居民吹小紅哨,‘紅小二’速報到”的身邊服務管家。小區的5名黨員成為“紅管家”的“領頭雁”,通過線上打造“紅色工作站”服務平臺,收集居民的意見建議,形成服務清單,實施專人收集、專人分析、專人“吹哨”、專人落實、專人回復的“五專”工作法,變“輔助力量”為“專業主角”。“紅管家”把網格黨支部建設由虛變實,做到有陣地、有人員、有保障、有組織,構建集學習交流、便民服務、黨群議事、矛盾調解于一體的共治共享平臺,讓居民議事協商有場所、鄰里活動有陣地。
由于歷史原因,小區一直未能接入管道燃氣,這對小區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較大影響。“紅管家”便民服務站通過走訪入戶征求意見、“樓頭會議”,與燃氣公司的負責人協調,克服各種困難,尋找多種方法,現已準備施工安裝,困擾居民多年的問題終于解決,“紅管家”成效初顯,大家都很高興,服務居民的效率和品質將不斷提升,彰顯“紅”的力量,呈現“治”的成效。
“以前小區人員雜亂,大家相互不了解,又沒有活動的小陣地,社區建立了“紅管家”便民服務站后,我們就像有了主心骨,現在“紅管家”的每個成員擔負著社情民意收集、糾紛調解、政策宣傳等工作。”黨員宋春樂說。
長效機制支撐“紅色物業”服務保障
泛華社區黨總支建立了周五工作例會長效機制,針對居民反映的問題,制定了聯席會議工作制度,一是“小事網格議”,在網格內與居民面對面溝通對接,使小矛盾、小糾紛不出樓道;二是“大事社區議”,以社區黨組織為主導,召集“雙報到”黨員、居民、業委會、紅心物業現場聯合辦公集中解決。社區探索形成了會議聯開、活動聯辦的結對模式,同步提高共建社區的治理能力和服務能力。使周五工作例會做到制度化、常態化,做到“周有例會、日有安排”,實現有計劃、有目標的工作方式,以實干行動推進為民服務工作落實。堅決杜絕敷衍、拖延現象,以實績求實效。
“紅色物業”是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需要,泛華社區的無物業小區從“真空物業”到“紅色物業”,以黨建貫穿、引領居民自治,有效化解物業管理矛盾,切實服務好居民群眾。
下一步,泛華社區將結合轄區各小區的實際情況,創新物業管理模式,在有物業管理的小區繼續推進“紅色物業”,逐步推動黨組織引領下的“紅色物業”管理正常推進。發揮“紅心聯盟”資源共享優勢,以“紅色物業”為紐帶,充分整合雙報到單位,推動資源的集約利用和良性互動,促進物業服務標準化、多樣化,實現“紅色物業”全覆蓋。進一步建全完善“紅色物業”管理長效機制,科學優化管理服務,確實破解以往物業管理易產生矛盾和沖突的問題,帶動網格黨支部共同發揮示范作用,以黨建貫穿引領,切實服務好居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