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振興核心力 鄉村吹進文明風
煙臺市蓬萊區大柳行鎮鄉村振興服務隊文化振興工作紀實

膠東在線11月30日訊(通訊員 田小慧 李朔)傍晚時分,蓬萊區大柳行鎮上陳家村文化廣場上歡聲笑語一片,正在健身鍛煉的村民戴敏秋說到:“這本是塊不起眼的空地,服務隊獨具匠心給建成了休閑廣場,讓村里人有了文化活動場所,晚上這格外熱鬧!”鄉親們載歌載舞,享受著鄉村振興的美好成果,而這僅是煙臺市蓬萊區大柳行鎮鄉村振興服務隊文化振興工作的一個縮影。入駐以來,該隊始終將文化振興作為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多措并舉助力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完善設施,建好文化“活動站”

為提升村容村貌,豐富村民文娛生活,大柳行鎮鄉村振興服務隊利用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為上陳家村建設文化休閑廣場1處,文化墻、健身器材、休閑座椅、綠化景觀一應俱全。背景文化墻涵蓋黨建、葡萄產業及鄉村振興元素,圖文并茂,體現了“葡萄立村”的上陳家特色。農閑時候,鄉親們在此健身娛樂,舉辦多彩文娛活動,廣場已成為弘揚社會文明新風尚的重要文化陣地。
圖文上墻,搞好文化“活課堂”
相傳荊子夼村仲姓先祖為孔子的弟子仲由,村內儒家文化底蘊深厚,村兩委成員一直有建設文化墻及文化景觀的設想。為此該隊注重文化景觀小品、文化墻等設施建設,讓崇德重禮的傳統文化元素立體呈現于主河道兩旁,讓村莊由來、大事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躍然墻面。該隊還利用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為村莊建成了10組文化景觀小品和3700余平方米的彩繪文化墻,凝練出具有教化、引導、激勵作用的32字村訓。簡約美觀的景觀小品、紅黃配色的文化墻潤物無聲地影響著村民們的一言一行,并成為鎮村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
記錄村史,編好文化“檔案冊”
為保護村莊記憶、記錄發展變遷、傳承奮斗精神, 16個月以來,該隊以數字準確、內容充實、版面生動為要求,成立村史編纂工作小組深挖村莊歷史細節,村史內容不斷充實完善。其中,村史特別注重紅色文化的深入挖掘,通過多方搜集資料,梳理出上陳家村帶頭致富好支書陳連海、臥鹿村赤膽英雄張運蛟、覓鹿夼村抗日教師姜作安等數十位名人事跡,記錄于村史的“革命英烈”板塊,成為了教育、引導村莊后輩建設村莊的優秀教材。目前,5個村莊史志版面風格各具特色,涵蓋版塊41個,圖片200余張,總篇幅近400頁, 12萬余字。現已印刷成冊并分發到所服務村莊與區、鎮相關人士手中,廣泛征求意見后將進一步充實、完善村史內容。

“三演”下村,送好文化“惠民券”
文化惠民之落腳點在于滿足群眾文化需求,該隊借助晚會表演、戲劇匯演、電影義演“三駕馬車”,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豐富多彩的文化演出。全程參與消夏晚會表演,隊員們“披掛上陣”走上舞臺,為觀眾們送去了歡聲笑語。組織“戲曲下鄉”匯演,邀請煙臺市呂劇院、萊陽市京劇院為群眾演出《西海地下醫院》《佘太君抗婚》等劇目,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寓教于樂。舉辦電影放映活動,對接煙臺市總工會,以“點菜下單”方式免費放映了《最后一公里》《鐵血大動脈》等10余部愛國主義教育題材影片,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實現文化樂民、惠民、育民的目的。
文以載道,文以化人。“倡樹鄉村文明新風尚,滿足鄉親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鄉村振興服務工作的重中之重。后期,我們將繼續緊抓文化振興工作,深挖村莊文化底蘊,圍繞文化做產業,充分發揮文化建設對鄉村振興的推動作用!”該隊隊長張存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