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口腔種植技術誕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被譽為口腔醫學領域里程碑式的變革。幾十年間,口腔種植技術不斷發展,從單純對咀嚼功能恢復的渴望到實現兼具功能與美學的重建,給牙齒缺失的患者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被譽為人類的“第三副牙齒”。
在我國,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口腔種植技術迅速推廣。飛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了許多問題,一些機構的夸大宣傳和低價誘導,讓患者對治療效果缺乏理性認識。由于種植技術、治療理念的偏差,以及術后缺乏恰當的指導與維護,種植后并發癥或種植失敗案例頻頻發生。針對這些現象,我們專訪了口腔種植領域專家、煙臺市口腔醫院院長柳忠豪,來幫助大家理清認識誤區。
柳忠豪院長告訴記者,“種植牙手術不僅僅是植入一顆人工牙的簡單過程。復雜的種植牙病例往往需要與多個學科聯合會診,制定出科學、合理、全面的治療方案,才能最終獲得功能與美觀的協調一致。在煙臺市口腔醫院就診的每一位口腔種植患者,種植醫生都會全面考慮患者的口腔情況,制定周全的種植牙治療方案。”他強調,“一定要選擇誠信的口腔醫療機構,選擇可靠的口腔種植醫生,實施規范的種植牙手術,才能有效保障種植牙的安全與穩定。”

打造精準、快速、微創的數字化舒適種植體驗
柳忠豪院長從事口腔種植臨床工作二十余年,是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口腔種植領域專家。上世紀九十年代,他曾先后跟隨國際口腔種植頂級專家系統學習口腔種植技術。學成后,他與同事們率先在煙臺市口腔醫院成立膠東地區首家獨立的口腔種植科,走在了全國口腔種植專科建設的前列。
他擅長各種骨增量外科技術、即刻種植、全口種植修復、微創種植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引導精準種植等各種臨床種植技術,并致力于口腔種植新技術的臨床應用與推廣,立足數字化精品專科建設,在臨床工作與學術研究上不斷取得突破。他曾擔任國際口腔種植學會(ITI)中國分會主席,多次受邀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并進行交流,所帶領的口腔種植團隊多次舉辦國家級(中華級)口腔種植繼續教育項目,培訓學員近萬人次。
柳忠豪院長指出,種植牙是修復缺失牙的一種方式,傳統種植牙技術主要依靠口腔種植醫生的經驗來完成,手術的可預期性相對較低。如今,隨著數字化技術發展對整個口腔醫療領域的巨大影響,數字化口腔種植技術已經應用到整個口腔種植治療過程中。
數字化口腔種植以“精準、快速、微創”為核心理念,通過數字化技術(CBCT、數字化口內掃描圖像、模型掃描數據),將數據進行三維重建整合,準確呈現神經、血管及上頜竇等重要解剖結構,精準分析患者全口牙齒位置和牙槽骨高度、厚度及角度等,術前模擬更合理的種植位點設計方案,生成可視化的數據模板,并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通過3D打印技術,制作完成與術前模擬規劃完全一致的數字化種植導板,從而實現種植牙穩定固位,提高手術的可靠性與穩定性。
“種植牙的過程就好比蓋房子,數字化導板導航種植就是先透視地形,畫好圖紙,然后嚴格按照圖紙蓋房子;傳統‘自由手’種植就相當于先憑經驗打地基,然后往上蓋房子。這兩種方式可能都會蓋出好房子,但是有圖紙的這種方式無疑更加科學、安全、有效。”柳忠豪院長告訴記者,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讓口腔種植治療的設計更加精確、手術更加微創、治療效果可預期性更好。同時,該技術還能夠通過3D打印技術完成修復體的設計與制作,實現即刻修復,縮短患者缺牙時間,真正做到以修復為導向的口腔種植。
早在1994年,煙臺市口腔醫院便開展口腔種植技術,是國內最早開展牙種植技術的專科醫院之一。2008年,醫院正式將數字化種植技術投入使用,手術使用占比70%—80%,每年進行數字化種植手術2000余例,手術數量位于山東省內前列。近年來,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應用,煙臺市口腔醫院牙種植水平再上新高,其臨床水平位于國內前列。2016年以來,醫院先后引進數字化軟件及設備,積極開展數字化種植新技術及臨床基礎研究項目。2017年醫院數字化口腔種植成功獲批“山東省臨床特色精品專科”;2018年成功加入北大口腔醫院口腔醫學數字化技術研究與應用聯盟。

專業的口腔種植團隊為患者的種植牙保駕護航
一個成功的種植牙案例離不開臨床經驗豐富的專業口腔種植醫生。而且種植牙并非普通牙醫就能完成,是需要經過專業培訓的種植牙外科醫生、種植修復醫生、種植技師以及專業的種植助手共同合作來完成的,是人力、物力、財力和技術的結晶。
“熟練運用數字化技術,需要口腔種植醫生具備更加全面的知識體系,明確并嚴格遵守治療規范,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數字化設備與醫生專業能力‘1+1>2’的治療效果。”柳忠豪院長介紹,在此基礎上,專業的口腔種植臨床醫生會在術前為每一個病例進行風險評估,更加精準把握種植牙的適應證,將一些不適合種植牙的高風險患者杜絕于門外,確保種植手術的嚴謹性、科學性與安全性。因為每個人的牙齒雖然結構相同,但牙齒問題卻是因人而異,這需要醫生經過個性化的診斷,主導設計種植義齒。而且在治療過程中,醫生與患者加強溝通與交流,讓患者積極參與到治療計劃中,以達到患者自己想要的治療效果。
在學科帶頭人柳忠豪教授的帶領下,煙臺市口腔醫院立足數字精品專科,高點定位統籌規劃。口腔種植團隊團結進取、凝心聚力,以精準醫療的理念,以創建國內一流為目標,開展無痛、微創、快捷、美觀、舒適的人工種植牙技術,同時不斷加強與國內外知名口腔院校間的交流與合作,培養復合型人才,3人次攻讀海外博士學位,3人獲國際口腔種植學會(ITI)獎學金赴美國等地交流學習。

勿入價格坑,綜合考量對自己的口腔健康負責
近幾年,口腔醫療機構層出不窮,種植牙市場也愈發火爆,但種植牙的價格、水平和效果卻參差不齊。柳忠豪院長指出,自開展種植牙技術以來,煙臺市口腔醫院嚴把醫療質量關,從接診到手術再到術后回訪,每一步都有嚴格的標準,杜絕風險,讓患者安全“種牙”。
不同于一般疾病,牙齒種植的關鍵不僅在臨床醫生的理念、技術以及經驗上,所用的材料也決定了“種植牙”能否成功。由于種植牙材料千差萬別,市場中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因此使用不同質量的材料也導致口腔醫療機構之間種植牙價格有較大的差距,許多市民往往會被價格便宜所吸引,最終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材料的不同會直接影響牙齒的強度、牙齒微生物耐受程度、骨結合以及機械性能等,此外,材料成分中是否有雜質,無菌與否等都會影響患者術后的正常使用,甚至引發并發癥。”柳忠豪院長介紹。
柳院長告訴記者,在臨床中經常會遇到轉診自其它醫療機構,因種植手術不規范導致種植體折斷、修復體脫落、種植體暴露等種植體失敗的案例。他打開一個種植牙病例照片,只見患者兩顆門牙的種植體暴露在外,看起來非常不美觀。“這是一個在外面做的拔牙后即刻種植失敗病例。即刻種植是在拔牙后立刻種植牙齒,因為有不可預測的風險,有非常嚴格的適應癥,僅有少數口腔條件特別好的患者才適合開展此類牙種植手術。由于天然牙根形態多大于種植體尺寸,而牙根拔除后牙槽骨會發生生理性吸收,進而導致牙齦軟組織的退縮,時間長了種植體就會暴露在外,就像地基都沒打牢就在上面造了房子。這種情況下的種植牙,后期修復起來很麻煩,需要先將種植體全部拔掉,重新給患者植骨以修復缺損的骨組織,等傷口完全愈合后再植入新的牙種植體。再種植的難度要比正常種植大很多,對于患者而言也要承受二次痛苦。”
最后柳忠豪院長提醒廣大市民,“大家需要理性認識種植牙,它不同于一顆普通的螺絲釘。在選擇醫療機構時,不能只片面的根據價格做決定,而應從醫療機構整體實力、團隊技術、醫院感控等多方面綜合考量。規范、專業、誠信的口腔醫療機構會為種植牙患者提供全面系統的設計方案、專業規范的臨床操作以及治療后的細致維護,讓患者真正受益于這第三副牙齒。”
專家簡介:
柳忠豪,口腔醫學博士,煙臺市口腔醫院、濱州醫學院附屬煙臺口腔醫院院長,山東大學口腔臨床博士生導師,國際口腔種植學會(ITI)中國分會學習沙龍主管、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種植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口腔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計算機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牙醫師學院(ICD)院士,中國牙防基金會副理事長,山東省口腔醫學會副會長、山東省口腔醫學會口腔美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口腔種植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口腔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口腔醫學研究雜志》副主編,《中國口腔醫學繼續教育雜志》編委,《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編委,煙臺市口腔醫學會會長。
從事口腔種植臨床工作20余年,擅長各種骨增量外科技術、即刻種植、全口種植修復、微創種植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引導精準種植等各種臨床種植技術,多次主辦國家級(中華級)口腔醫學繼續教育項目,培訓學員近萬人次,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參編著作10余部,主持參與科研課題十余項,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四十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