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全媒體記者 王鴻云 通訊員 丁俞希 攝影報道
在煙臺產業發展的澎湃浪潮中,泰和新材既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
從1987年在荒灘上誕生的氨綸小廠,到如今正加速成為新材料行業引領者;從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芳綸國產化,到突破性全球首創“智能纖維”;從加快國際化步伐促進“雙循環”發展格局,到榮獲數字化轉型“鼎革獎”——泰和新材正以持續創新的奔跑身姿,不斷見證著煙臺高質量發展的速度與質量。
創新驅動,筑牢產業根基
創新是企業與時代同行的生命線。“創新是泰和新材的基因,始終深植于企業的血脈之中。”泰和新材黨委書記、董事長宋西全如是表示。
1987年,迎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煙臺氨綸廠誕生。作為中國最早的特種纖維氨綸生產企業,1989年建成投產的氨綸一期工程,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更開創了中國氨綸產業的先河。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的股份制改革浪潮中,企業又率先邁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釋放創新活力。2004年,企業自主研發的間位芳綸成功實現產業化,打破了國外長期技術壟斷,由單一的氨綸業務拓展到高性能纖維芳綸等新材料領域。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2008年,泰和新材A股股票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到2020年,泰和新材完成了集團整體上市,成為山東省第二家獲準實施整體上市的國有企業,不斷以體制機制改革促進釋放發展活力,逐步實現了芳綸紙、對位芳綸等的產業化,成為全球芳綸行業領導者和國際高性能纖維產業龍頭企業。
2021年,泰和新材圍繞智能穿戴、綠色制造、生物基材料、信息通訊、新能源汽車、綠色化工六大領域,開始謀劃未來產業新賽道,開啟了“一總部五園區”的發展布局,逐步形成了“1+1+N”的創新布局。
從一根纖維起步,到關鍵技術自主可控,再到引領行業變革,泰和新材在38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以創新為魂;從技術突破到體制改革,從產品創新到戰略創新,每一步都彰顯著其“守正創新”的價值理念。也正是持續自主創新的精神,推動泰和新材從一家小型氨綸廠成長為全球芳綸行業領導者,為中國高性能材料產業發展筑牢了根基。
新材料突破,拓展應用邊界
在扎實的創新根基之上,泰和新材的新成果不斷涌現,應用領域持續拓展。企業在高性能纖維產業領域深耕細作的基礎上,將觸角不斷延伸至智能穿戴、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等戰略新興領域,實現了從產業基礎創新到高端應用突破的華麗轉身。
在智能穿戴領域,泰和新材與復旦大學彭慧勝院士團隊共建“智能纖維材料”校企聯合實驗室,首創“萊特美^®智能纖維”、纖維鋰電池,已分別實現產業化及中試階段,填補了智能電子織物產業領域的空白;
在新能源材料領域,泰和新材圍繞新能源汽車賽道布局芳綸紙、芳綸紙復合材料、芳綸涂覆隔膜等業務領域,其千萬平方米級的芳綸涂覆隔膜生產線也實現了連續、穩定運轉;
在更為廣闊的航天領域中,泰和新材旗下泰美達^®間位芳綸隨“織物版”國旗首次在月球背面升起,這也是泰美達^®二度助力嫦娥探測器攜國旗登臨“廣寒宮”。
近年來,企業持續優化存量業務,并為其上下游產業鏈賦能,開展基礎科學、工程技術、應用技術方面的研究,實現了現有業務核心技術的迭代升級,鞏固了高性能纖維產業的先發優勢。同時,積極拓展增量業務,成立了先進紡織、安防與信息、新能源材料、綠色化工四大事業集群,以多元化的產品線和市場布局,開拓新的增長空間。
綠色轉型,引領可持續發展
在突破天際的同時,泰和新材還將目光投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以綠色科技守護藍天碧水。在綠色發展領域,企業以前瞻視野率先布局綠色制造技術,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走出了一條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協同并進的發展之路。
——2023年9月,泰和新材纖維綠色化處理技術產業化項目投產。該項目作為泰和新材綠色新材料產業園的一期項目,依托公司自主研發的Ecody^®綠色印染技術,通過在線染色、即噴即染等創新工藝,實現了面料的綠色、快速、低成本、高質量加工。
——2024年5月,在煙臺市綠色低碳產學研聯盟成立大會上,Ecody^®技術作為綠色低碳發展重大成果精彩亮相。在分享中,泰和樂彩常務副總經理于游江表示:“在全球氣候急劇變化的今天,紡織碳排放數據驚人,Ecody^®技術以環境友好、高效靈活、安全健康的特性,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只有做好紡織材料的循環回收利用,才能使這個行業真正擁有可持續的未來。”
——泰和新材的綠色實踐獲得了多方認可。2024年8月,泰和新材躋身煙臺市首批“無廢細胞”名單,被評為無廢工廠,彰顯企業在廢棄物管理源頭減量、廢物循環、協同處置、資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2025年年初,泰和新材成功入選山東省減污降碳協同創新第二批試點企業,共申報減污降碳協同創新項目17個,涵蓋節能降耗、能源結構優化、廢棄物資源化、數字化賦能等方面。
未來,泰和新材將持續圍繞綠色制造、生物基材料、綠色化工等方向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綠色材料、綠色印染、綠色認證、循環發展為核心,實現多園區產業布局,以自主創新打造可持續發展產業鏈,全要素、全覆蓋、全方位培育打造綠色低碳產業新優勢,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貢獻“泰和智慧”。
數智賦能,提升運營效能
在具備制造硬實力的基礎上,泰和新材借助數字化轉型浪潮,著力重塑企業內核軟實力,形成了“綠色”與“數智”雙輪驅動的發展新格局,以“數智泰和,聚變啟航”為愿景,全面推動數字化戰略布局——
2024年7月,公司“和聚變”SAP-ERP項目群在歷時7個月建設后正式上線。該項目覆蓋煙臺、寧東兩地四園區共17家公司,打通訂單到收款、采購到付款、生產到成本、組織到人工、業務到分析五大端到端業務流程,極大地提升了企業運營效率與管理精度。
泰和新材的數字化轉型成果獲得了業界的高度認可。2024年10月,企業榮登“鼎革獎”數字化轉型先鋒榜,獲年度成長先鋒企業獎,企業黨委書記、董事長宋西全榮獲年度企業領袖獎。鼎革獎數字化轉型先鋒榜,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數字化轉型評選及交流平臺,充分肯定了泰和新材在數字化基礎建設方面取得的關鍵性進展;
在研發數字化領域,企業于2024年5月與國工智能達成合作,啟動化工科研AI輔助系統開發項目,填補了高分子材料研發工具的空白。該系統通過人工智能和計算建模等先進技術,解決了高分子材料等傳統化工行業研發周期長、實驗成本高等痛點,提高了發現目標材料的效率,確保在快速發展的全球格局中保持競爭力。
為進一步支撐數字化轉型戰略,企業建設了國際創智中心項目,按照“具有國際水準,彰顯企業新形象”的定位,打造集創新中心、創業中心、培訓中心、行政中心四位一體的研發辦公綜合體,成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載體和動力源泉。
通過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泰和新材正加速從傳統制造企業向智能化、數字化新型企業轉型,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全球布局,加速國際化進程
創新驅動,綠色引領,為泰和新材逐鹿全球打造了堅實底座,推動其國際化布局進入加速通道,構建起多層次、全方位的國際化經營體系。
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運作加速全球布局。2023年4月,泰和新材旗下民士達^®特種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資金2.29億元。民士達^®作為中國首家芳綸紙研發生產企業,突破了纖維分散、濕法成形、高溫整飾等芳綸紙制備過程中的“卡脖子”關鍵技術,成功實現芳綸紙的國產規模化制備,有效彌補了中國芳綸產業鏈的短板,通過資本力量助力國際化業務的推進。目前,民士達^®的市場占有率已躍居至全球第二位。
除了產品“出海”,企業的全球布局還體現在多維度的戰略拓展中。去年4月14日,泰和新材德國代表處揭牌儀式在明斯特順利舉行。德國代表處的正式成立,是泰和新材國際化發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公司海外市場的進一步開拓與成長空間的廣闊延伸。
“泰和新材始終秉持著‘創新引領美好生活’的理念,以創新為魂,以合作為基,以服務為本,以發展為旨。”公司總裁遲海平表示,企業在深耕歐洲市場、實現海外多元化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這一重要舉措,將更直接、更高效地服務海外合作伙伴,為其帶來更本土化、專業化的解決方案。
泰和新材的發展歷程,是煙臺產業轉型升級的縮影,更是中國新材料產業奮起直追、邁向高端的典型代表。從纖維到新材料,從科改示范到成功上市,從數字化轉型到全球化戰略,泰和新材始終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以品質贏得市場,以責任回報社會。
面向未來,泰和新材將繼續深耕自主創新、加快技術突破,為中國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