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全媒體記者 徐峰 通訊員 宮欣 攝影報道
煙臺理工學院用22年完成多重身份轉變,在致力于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初衷下,與城市煥新同頻共振。
從學科導向邁向產業需求,煙臺理工學院正大刀闊斧地持續推進專業結構調整優化、教學提質改革,以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育人方式鏈接人才與社會,為時代發展供給“新質生產力”。
產教融合破解專業壁壘,校企地共育“新質生產力”
2003年,煙臺理工學院的前身煙臺大學文經學院不斷攻堅克難、自強奮進,在發展壯大過程中培養了一大批適應社會經濟建設需要的創新創業者和應用型人才。
2021年2月2日,隨著《教育部關于同意煙臺大學文經學院轉設為煙臺理工學院的函》正式公布,煙臺理工學院完成轉設,成為獨立設置的普通本科學校。同年,成立人工智能學院,面向國際智能科學前沿,布局工科專業的“數智化行進路徑”,打造數智化教學平臺,全方位賦能一線教學。
在規劃產教融合主線進程時,人工智能學院“牽手”中軟國際教育集團等高科技信息類公司,建立起實習實訓基地,將課堂搬進產業一線,并不斷在實踐中精耕優化專業結構,緊跟市場導向和國家重大戰略方向,推出“鴻蒙系統應用開發”“無人機技術應用”等貼近“科創時代”需求的微專業。“微專業+”校企地協同模式打通人才培養和地方產業需求的“最后一公里”,也將高校創新教育的實際成效推上新高度。
煙臺理工學院沿著規劃清晰的實施路徑,一步一個腳印踏出了優質育人路線。學校成立的產科教融合科研專班,圍繞山東“十強”產業集群部署,建設了多個高水平科研平臺,構建起了以產業研究院、產業學院為平臺的科研與社會服務體系,通過校企深度融合,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來更好地服務社會。
就在今年,煙臺理工學院數字建造與智能管理產業學院、特殊食品與健康產業學院憑借突出學科優勢與產教融合成果成功入選山東省現代產業學院。以“培育數字建造與智能管理產業新業態、推動數字建造提質增效、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使命的數字建造與智能管理產業學院,通過“政、校、企”協同創新,重塑人才培養模式。聚焦產業需求,將數字技術深度融入傳統建造領域,打造涵蓋人才培養、技術創新、企業發展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現代產業學院。從學科導向邁向產業需求導向,打破專業壁壘實現跨界交叉融合,從單純支撐服務產業向先導引領產業發展轉變。
圍繞國家“健康中國”戰略和山東省“特殊食品專項攻關計劃”,特殊食品與健康產業學院聚焦特殊食品,依托煙臺理工學院探索建設的校企共建“特殊食品”特色課程,利用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等學科優勢,優化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通過與行業領軍企業深度合作,推動產學合作協同創新。
煙臺理工學院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國家戰略實施的過程中,用“創新”說話,表達著高等教育在推動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創新平臺集成“智庫”,服務地方產業轉型升級
隨著科技改變世界的觀念廣泛傳播,在迭代升級中的高?蒲蓄I域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各類創新平臺如雨后春筍,聚焦各行各業發展中的迫切需求加上了智能引擎。
2024年,煙臺理工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申報的“大型園區能源大數據技術煙臺市工程研究中心”、人工智能學院申報的“智能視覺煙臺市工程研究中心”獲批立項建設。煙臺市工程研究中心的獲批進一步提升了學校自主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也為吸引、培養和聚集大批創新人才提供了平臺,助推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如此,創建專業“智庫”平臺的進程也在隨之加速推進,同年,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近日發文《關于公布首批山東省數字經濟創新平臺名單的通知》,煙臺理工學院入選山東省首批數字經濟創新服務機構,實現了學校省級科研創新平臺建設的又一次突破,更開創了學校面向“人工智能+”新工科科研工作新的里程碑。
煙臺理工學院以人工智能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等工科院系為主體,面向區域內數字經濟發展需求,緊跟“人工智能+”科技變革的實際需求,穩步推進和深化開展數字經濟內涵式科研創新與人才培養工作,“人工智能專業實驗室”“電工電子技術實驗室”“機器人工程專業實驗室”等服務數字經濟的創新科技實驗中心“破土”建成,為地方企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支持。
著眼今年上半年,小島嶼國家綠色低碳發展交流與研究中心、煙臺理工學院中小企業數智化賦能中心、煙臺理工學院創新設計中心也在校揭牌成立。小島嶼國家綠色低碳發展交流與研究中心聚焦太平洋、加勒比海及印度洋島國研究,深耕國際傳播、戰略研究、政策建言、學術探索、人才培育等核心領域,以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深度融合為路徑,以“服務國家創新戰略、助力地方綠色轉型”為宗旨,精準聚焦我國與小島嶼國家在綠色低碳發展交流合作中的實際問題;中小企業數智化賦能中心致力于搭建區域性的跨部委、跨區域、跨行業、跨學科、跨所有制的高端服務平臺,助力中小企業產業合作和創新發展;創新設計中心則專注于文創產品的研究、設計和開發,品牌形象設計與IP孵化,產業合作與孵化創新項目以及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的建設,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欣欣向榮。三個高水平研究平臺的同步啟動,無一不在宣告著煙臺理工學院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推動地方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再次邁出關鍵一步。
分類分層改革教學模式,創新為人才培育提供養分
2024年,煙臺理工學院護理學、健康服務與管理本科專業完成首年招生任務,育人專業架構進一步豐富拓寬。與此同時,煙臺理工學院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建設總體方案出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健康產業”“管理服務”“文化創意”四個方向的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建設框架生成。
學校根據“重點突破、接續扶持、培育儲備”三個層次組建學科梯隊,近年來,新增《人工智能導論》等50門通識課程,建設百門應用型課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動態調整專業結構,優化改造傳統專業,布局構建新興專業,探索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四鏈”育人模式。修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因材施教”,實施分類分層教學改革,構建“通識教育+學科基礎+專業核心+產業模塊+實踐教育”的課程體系,夯實專業育人地基。
著眼煙臺理工學院“雙六”發展思路,堅持“適合、融合、和合”的“三合”理念,從應用型高校辦學思路出發,明確了“建設國內同類院校水平領先、特色鮮明的地方性應用型大學”的發展目標定位,從理論到實踐,煙臺理工學院逐步升級調整教學改革方案,探索專業創新所帶來的實際成效,以人才育人才,隨時代之變貢獻人才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