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創新之城|向種圖強 創“芯”動力

來源:煙臺融媒  2025-09-10 18:31:04
A+A- |舉報糾錯

  

  

  YMG全媒體記者 苗春雷 通訊員 姜法祥 攝影報道

  6月27日,在2024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名單上,“優質多抗食用型甘薯新品種煙薯25的培育及應用”,一舉摘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桂冠。

  這是十年來煙臺市農科院再次榮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既彰顯了其雄厚的科研實力和行業競爭力,也是其持續推動種業創新、勇攀科技高峰的重要體現。

  建強“芯片”,向種圖強。作為煙臺農業科研的排頭兵,多年來,市農科院緊緊圍繞國家糧食安全與鄉村振興戰略,立足產業需求,聚焦產業瓶頸,持續推進種業創新。

  從犁開春泥到糧食滿倉,從這里走出的煙臺良種正為糧食連年豐產增產輸送源源不斷的“芯”動力。

  薪火相傳,守正創新

  作為農業科研單位,市農科院自誕生之初就將創新基因融入血脈。67年風雨兼程,譜寫了一部綿延不絕的煙臺農業創新史:他們選育出的“蚰包麥”,在黃淮麥區首次突破500公斤/畝,開創了我國小麥高產育種的先河;他們的“快中子誘發甘薯下胚軸不定芽突變育種方法”,解決了半個世紀以來無性繁殖易形成嵌合體的世界性難題;他們選育的“煙單十四號”玉米單交種,開創我國緊湊型玉米先河……

  幾十年來,市農科院大品種、大成果、大專家不斷涌現。徐沛然、方正、姜鴻明、崔廣琴、吳桂本等一批有遠見、有格局、有領導才能、可以帶領團隊跨越式發展的領軍人才,帶領團隊實現跨越式發展。他們不僅培養了大量后備力量,更推動了一批優勢學科持續數十年蓬勃發展。

  歷經幾代科研人員的接續奮斗,市農科院的科研精神和價值追求一脈相承、薪火相傳。老一輩科研人員求真務實、敢為人先的寶貴品質,跨越時空依然熠熠生輝,凝聚為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和崇尚創新的價值導向,鑄就了煙臺農科院人獨特的精神品格。

  正是這種精神品格,讓他們在困境中堅守、在低谷中奮進,始終挺立于農業科技的最前沿,為煙臺乃至全國農業的轉型升級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如果沒有守正創新的傳承,就不會有今天新品種競相迸發、育種水平持續提升的大好局面。”市農科院糧油作物所副所長李林志說。

  為糧食安全筑牢種業基石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從建院起,市農科院就始終緊扣這個目標,大力推進種業創新。

  市農科院在解決無性繁殖易形成嵌合體的世界性難題、攻克小麥全蝕病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些科技成果不僅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更在國際上產生了廣泛影響。其培育出的“煙農15”“魯麥14”“魯麥21”“煙農19”“煙農21”五個品種推廣面積均超億畝。

  自煙臺市農科所開創小麥高產育種先河以來,市農科院屢破重要關口:水澆地畝產500公斤、800公斤,旱地畝產700公斤……一次次跨越,標志著我國小麥育種不斷邁向新高。他們在小麥育種領域,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榮獲多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近年來,“煙農1212”連續7年16次由農業農村部和省農業農村廳在多省份多點實打畝產超過800公斤,兩次刷新全國冬小麥單產最高紀錄,一次刷新全國冬小麥旱地單產最高紀錄,實現了小麥高產育種技術的新突破。

  要讓人民不但吃飽,還要吃好。市農科院選育的“煙農999”打破了小麥“優質不高產,高產不優質”的“魔咒”,實現了既好吃又高產的育種目標。如今,“煙農999”已成為全國十大推廣品種之一,年推廣面積達到500萬畝。

  生物育種、基因編輯等技術正深刻重塑傳統育種模式。市農科院積極擁抱時代變革,將分子育種、生物育種等現代技術手段融入小麥育種中,大幅提高了育種效率和性狀改良精準度。

  “傳統雜交育種周期長、效率低,而基因編輯技術作為現代生物育種的核心工具,能夠精準靶向目標基因,極大提升育種效率。”市農科院農業生物技術所負責人孫曉輝說,團隊成功靶向敲除小麥白粉病感病基因,培育出高抗白粉病且產量穩定的優質新種質,育種周期較傳統方法縮短40%以上。

  煙臺小麥育種,正從“經驗篩選”走向“精準設計”的新階段。

  讓新品種加速走向市場

  2023年7月,“金陽蜜珠”櫻桃番茄新品種成功轉讓,實現煙臺市蔬菜品種轉讓零的突破;10月,“煙金蜜”蘋果新品種以668萬元的價格成功轉讓,實現煙臺蘋果種業創新新突破;2024年5月,“烈焰飛雪”“仙子小髻”“冰晶粉唇”3個蝴蝶蘭品種成功轉讓,實現煙臺花卉種業創新突破;6月,“香妃”“櫻妃”大櫻桃新品種成功轉讓,實現煙臺市大櫻桃種業的突破;9月,花生新品種“煙農花9號”實現生產經營權轉讓,實現了花生育種的新突破……

  短短幾年間,市農科院在蔬菜、蘋果、蝴蝶蘭、大櫻桃、花生等領域的新品種接連成功轉讓,實現煙臺市種業創新的多項歷史性突破。

  新技術、新成果如何快速走向市場?這一切成績,離不開以市場為導向的務實理念。

  有科研人員曾坦言,過去更注重埋頭科研,不熟悉市場需求,所以成果不對路、市場不認可,導致科研與產業脫節,出現“兩張皮”現象。

  這也就是說,一個好品種必須契合消費需求,必須跳出傳統思維,緊盯市場動向,放眼全產業鏈發展。

  為此,市農科院積極鼓勵科研人員走出“象牙塔”,主動融入市場、了解市場、對接市場,根據產業需求調整育種方向,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評價品種好不好,以前靠經驗,現在靠市場。”市農科院蔬菜花卉所所長李濤說,近幾年,蔬菜團隊召開多次蔬菜新品種觀摩會,廣泛邀請企業和合作社等參與評價,助推優良品種快速轉化推廣。

  在科技創新的征途中,市農科院屢創佳績,累計獲得各級各類成果獎313項。其中,國家級獎項23項、省部級獎項95項,充分體現了市農科院在農業科技領域的卓越貢獻。

  輝煌屬于過去,未來更加可期。市農科院人將繼續聚焦科技研發與創新,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續寫農業科技新輝煌。

初審:李里
復審:王大鵬
終審:孫玲姿

相關新聞
下載煙海e家

映像膠東更多
視聽中心更多

煙海e家   簡介:提供新聞資訊、黨務政務、民生服務、身邊互動等服務。

煙臺公交客戶端   簡介:隨時隨地查詢公交運行位置,到點準時來接你,等車不再干著急。

膠東在線版權所有

網站簡介網站地址標識說明廣告服務聯系方式法律聲明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 天堂亚洲国产中文在线|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 亚洲s码欧洲m码吹潮| 欧洲 亚洲 国产图片综合| 亚洲性线免费观看视频成熟|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址| 精品日韩99亚洲的在线发布| 亚洲综合色7777情网站777| 亚洲欧洲另类春色校园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熟妇成人精品一区| 亚洲欧洲无码AV不卡在线|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精品韩国亚洲av无码不卡区| 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 亚洲一级免费毛片|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观看网| 亚洲国产精品ⅴa在线观看| 含羞草国产亚洲精品岁国产精品| 在线观看亚洲专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高潮αv| 在线观看亚洲av每日更新|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最大的成网4438|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 亚洲永久在线观看|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网址| 亚洲毛片αv无线播放一区|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